人民網
人民網>>健康·生活>>科普要聞

高溫忙消暑營養(yǎng)薦湯羹

2016年06月28日09:05 | 來源:京華時報
小字號

對于很多人來說,一年中最難過的便是夏天。中國農業(yè)大學食品學院營養(yǎng)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指出,高溫炎熱對人體來說是一種“逆境”,身體必須靠大量出汗來維持體溫的恒定。汗水的成分相當復雜,除水分之外,還含有鈉、鉀、鈣、鎂等礦物質,維生素C和多種B族維生素,以及少量蛋白質和氨基酸。特別是“桑拿天”的時候,空氣濕度過高,人體出汗量非常大,而汗液蒸發(fā)慢,體溫調節(jié)更為艱難。營養(yǎng)素和水分損失大,消化系統(tǒng)功能變差,更加重了食欲不振、四肢乏力的感覺。

怎樣才能健康地度過酷暑呢?范志紅提醒,在夏季,應供給足夠多的含水分食品,更重要的是補充出汗時損失的各種礦物質,尤其是鈉和鉀。一些人夏日貪飲甜飲料,每天大量吃甜味瓜果,卻很少認真吃咸味正餐,出汗量大時便可能會缺鈉,使身體疲乏無力。如果喝鹽水、吃咸菜,卻沒有補充足夠多的水果蔬菜,則容易發(fā)生缺鉀問題。當體內缺鉀時,人對中暑的抵抗力就會下降。

夏季是飲料的銷售旺季,但范志紅表示,普通甜飲料中僅僅含有糖分和水分,卻不能提供鈉、鉀、鈣、鎂等電解質,也不含維生素。因此不要單靠甜飲料來解渴,而應盡量多吃水果蔬菜,還應當在家中準備營養(yǎng)豐富的粥湯和解暑飲料,其中尤以豆湯、豆粥最佳,它們對補充鉀、鎂等礦物質最有幫助。綠茶、花果茶、酸梅湯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。如果出汗較多,那么還需要在湯中加一點鹽,大致0.3%的濃度,有一點淡淡的咸味就夠了。

此外,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,因為暴飲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,還會導致食欲減退。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一定要在室溫下放一會兒才能飲用,避免引起胃腸道血管的突然收縮,甚至發(fā)生痙攣。

■推薦食譜

1.牛奶桂花龜苓膏

原料:龜苓膏1盒,全脂牛奶1袋,糖桂花半勺,蜂蜜半勺。

做法:龜苓膏放進大玻璃碗中,用小刀劃碎,倒入冰箱中取出的涼牛奶,最后放入蜂蜜和糖桂花拌勻,盛入小碗中,即可食用。

點評:這款甜品兼有龜苓膏的風味和桂花的香甜,美味獨具,口感涼爽,又巧妙地通過牛奶來補充鈣和蛋白質。適合作為甜點或冷飲食用。

2.花生百合豆沙

原料:紅豆100克,百合干1把,花生1把,玫瑰醬1勺,蜂蜜1勺

做法:1.紅豆和百合洗凈,提前在冰箱中泡24小時。

2.將紅豆、百合和花生一起倒入高壓鍋中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后關火。

3.待高壓鍋自然冷

卻后,打開鍋蓋,盛入小碗中,室溫晾涼或放冰箱中冷藏,調入玫瑰醬和蜂蜜,即可食用。

點評:這款甜品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鉀的供應,同時補充植物性蛋白質。風味香濃,口感柔美。適合作為開胃湯、冷飲或夜宵食用。

3.蓮子雞心湯

原料:雞翅4只,雞心10個,蓮子2把,水發(fā)木耳1把,蔥、姜、花椒、香葉、鹽、胡椒粉適量。

做法:1.雞翅和雞心洗凈,蓮子、木耳泡發(fā)后洗凈晾干水分,蔥姜洗凈切片。

2.將雞翅和雞心放冷水砂鍋中,加4小碗水,煮開后撇去浮沫。

3.砂鍋中放入蓮子、蔥姜片,再加入各種香辛料,轉小火煲1小時。

4.加入木耳,再調入適當?shù)柠},繼續(xù)煮10分鐘,最后用胡椒粉略調味,即可食用。

點評:夏天燥熱,人們容易心煩,喝鮮美的湯有利于安定情緒,也能幫助補充蛋白質、維生素B族、鐵、鋅和鹽分。對于腸胃不好的人來說,夏天多吃

冷飲和瓜果后往往胃部發(fā)涼,可以在湯中多加一點姜片,促進腸胃的血液循環(huán),就會感覺到很舒服。湯味鮮美,喝湯之后,雞翅和雞心撈出來,加一點調料拌一下,又是很好的冷盤。

4.肉末蛋花玉米羹

原料:雞蛋1只,雞胸肉50克,速凍甜玉米粒半碗,鹽少許,雞湯2碗,水淀粉適量。

做法:1.雞胸肉斬成蓉,加少許鹽和水淀粉混勻;雞蛋打勻,加幾滴料酒和少許鹽;甜玉米粒切碎。

2.鍋中先加入雞湯燒開,加入甜玉米粒攪勻,煮3分鐘。

3.水沸騰后加入適量水淀粉,然后下雞肉蓉攪勻。

4.最后打入雞蛋液,迅速攪散,煮2分鐘即可。

點評:這款蛋羹可以補充蛋白質、維生素A和多種B族維生素,同時又便于消化。雞肉蓉可以換成豬肉末或牛肉末,素食者可以換成豆腐蓉。改用酸辣湯、西湖牛肉羹等都有類似的作用,只是制法略復雜一點。(記者夏文)

(責編:許心怡、權娟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
海宁市| 博罗县| 新竹市| 毕节市| 黔南| 玉龙| 夏河县| 蒲江县| 南通市| 鲁甸县| 三江| 长阳| 珲春市| 息烽县| 南岸区| 永泰县| 泾源县| 原阳县| 呼玛县| 丹凤县| 梓潼县| 吴旗县| 高清| 杂多县| 巴林左旗| 兴义市| 会宁县| 福贡县| 滁州市| 丰镇市| 巧家县| 乐平市| 津市市| 金塔县| 新沂市| 乐都县| 旬邑县| 建阳市| 彰化市| 荆门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