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立冬進補  體健如虎(解碼二十四節(jié)氣)

袁  瑾

2022年11月07日08:19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海外版

  秋季豐收的喜悅還未散去,陣陣西北風起,寒氣漸侵衣,立冬悄然而至。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,于公歷11月7-8日交節(jié)!抖Y記·月令》記載立冬有三候,一候“水始冰”,水面開始結(jié)冰;二候“地始凍”,土地開始出現(xiàn)冰凍;三候“雉入大水為蜃”,雉為野雞一類的大鳥,蜃即是蛤蜊。立冬后,天上的大鳥已不多見,海邊出現(xiàn)了蛤蜊,蛤蜊的花紋與雉鳥的羽毛顏色相近,古人便認為這是雉鳥跑到水里變成蛤蜊。生命的流轉(zhuǎn)、物種的變遷,被古人演繹成浪漫的想象。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“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!弊匀唤绮菽镜蚵,動物準備冬眠,糧食也收入倉庫。民間有俗語說“霜降腌白菜,立冬不使!,秋收已畢,農(nóng)事稍歇,人們歡歡喜喜地為冬季的來臨做著各種準備。

  按照傳統(tǒng),從立冬節(jié)氣到第二年立春,這段時間氣溫低,最適合做黃酒,稱為“冬釀”,立冬前后則是黃酒開始投料的日子。浙江紹興俗語講“兒子要親生,老酒要冬釀”,“老酒”是紹興人稱呼黃酒的土話。古法冬釀要經(jīng)過浸米、蒸飯、落缸、投料、前發(fā)酵、開耙、灌壇后發(fā)酵、壓榨、過濾、煎酒、封壇陳化等一系列步驟。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開耙。開耙指的是人工調(diào)節(jié)飯醪溫度,其中工藝極為復雜,須得由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師傅來把關。這些老師傅在酒廠里被親切地稱為“酒頭腦”,是釀酒過程中的靈魂人物。酒醪的發(fā)酵程度全憑“酒頭腦”看、摸、聞、嘗的感覺來掌控,若是發(fā)酵得宜,成品酒的口感便會甘潤、鮮靈。開耙后的酒醪單獨裝入一個個陶土壇中,蓋上荷葉、壇蓋,整齊碼放在戶外,進行“后發(fā)酵”,靜待3個月后的立春開榨。

  立冬日,人們殺雞宰羊或是以其他營養(yǎng)品進補,稱為“補冬”。俗話說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,意思是嘴饞了,該吃點好東西了。人們食用一些驅(qū)寒的食物補充熱量、充實元氣,為抵御嚴寒做好準備。北京人在立冬喜歡吃蕎面;潮汕人講究立冬日吃甘蔗,俗信以為可以保護牙齒;汕頭一帶在立冬日吃蓮子、蘑菇、板栗、蝦仁、紅蘿卜做成的炒香飯;無錫人在立冬這天流行吃團子。南京舊有立冬吃生蔥之俗,冬季江南多濕冷天氣,蔥味辛、性微溫,能解毒調(diào)味、發(fā)表通陽,使氣運通暢,減少疾病發(fā)生,因此民間有“一日半根蔥,入冬腿帶風”之說。

  舊時因條件限制,冬日里洗澡不那么勤,疥蟲、跳蚤等容易繁殖,引起皮膚病,立冬日清潔身體、保持皮膚健康的“掃疥”習俗就顯得非常必要了。南宋周密《武林舊事》記載,立冬日,人們用各色香草伴著菊花、金銀花泡水沐浴。民國初年的《滬諺外編》也記載了立冬日用菊花、金銀花、香草煎湯沐浴掃疥的習俗。

  從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,順天應時的智慧隨著節(jié)氣習俗而傳承不息。立冬奏響了冬的序曲,人們備辦過冬衣物,以美食滋補身體,以健康姿態(tài)迎接寒冬的考驗。

 。ㄗ髡邽楹贾輲煼洞髮W副教授)

(責編:孫紅麗、楊迪)


相關新聞


大兴区| 武陟县| 离岛区| 邵阳县| 平陆县| 灯塔市| 安化县| 孝义市| 沂南县| 凤冈县| 玉龙| 伊金霍洛旗| 永顺县| 深水埗区| 三都| 惠水县| 卫辉市| 明水县| 施秉县| 维西| 武陟县| 班玛县| 东阿县| 深水埗区| 区。| 巴南区| 岳西县| 潜山县| 平凉市| 高密市| 三亚市| 甘肃省| 宁城县| 庆云县| 雷山县| 苏尼特左旗| 上蔡县| 都兰县| 大庆市| 安化县|